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_________
粽情端午,了解更多各地端午文化
来源: | 作者:恒达百业制 | 发布时间: 2020-06-27 | 11675 次浏览 | 分享到:


—  端 午 历 史 来 源  —


图一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 午 民 族 文 化  —


图二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扒 龙 舟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赛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板块,龙舟竞赛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挂 艾 草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的内容之一,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食 粽 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经过前段时间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更加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拜 神 祭 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打 午 时 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端 午 食 粽 子  —


图三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但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北 方 粽 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方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 东 粽 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的,做法费时最久。


浙 江 湖 州 粽 子


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侵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胖瘦各一片为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


苏 州 粽 子


苏州粽子多为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


福 州 粽 子


福州的粽子可分为咸粽、原味碱粽、花生碱粽等,是端午节祭拜先人的供桌上必备主食。在绑扎方面讲究协调统一、大小一致,仅用一根绳成串绑扎,一般十个一串,头尾五个相互对称。


四 川 粽 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独特。


图四


— 各 地 的 端 午 美 食  —


图五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可不是光单单只是吃粽子,在中国是根据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来决定吃什么的,全国各地都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更是为端午准备了更多的地方特色食物。


粽 籺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雄 黄 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五 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打 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 黄 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 茶 蛋


江西地区,端午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 油 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煎 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 大 蒜 蛋


河南等多省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到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  国 外 的 端 午 佳 节  —


图六


受中华文化影响,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动。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赛龙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欢迎,还有一些国家尽管不过端午节,也都对吃粽子情有独钟。


新 加 坡 的 端 午 节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德 国 的 端 午 节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韩 国 的 端 午 节


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日 本 的 端 午 节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其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日本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美 国 的 端 午 节


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参加中国等地举行的龙舟赛,美国人逐步了解了这一活动,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越 南 的 端 午 节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PDOzD4Gg_z3WH.jpg

客户服务热线:

4009-667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