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_________
疫去春来
来源: | 作者:恒达百业制作 | 发布时间: 2021-02-03 | 13686 次浏览 | 分享到:



疫去春来。


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Beginning of Spring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关于立春的由来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关于立春的习俗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图一


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图二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图三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图四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图五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图六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图七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图八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毒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毒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立春饮食养生5原则


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


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天气又阴晴不定,通过饮食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饮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图九


2、黄绿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图十


3、细选食物——少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


图十一


4、胃肠疾病——要当心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图十二


5、祛痰养肺——保平安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图十三


将“春捂”进行到底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捂秋冻“捂”多久?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宏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同时,“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当然借助艾灸或者督脉灸就可以事半功倍啦~


更多内容,关注我们

PDOzD4Gg_z3WH.jpg

客户服务热线:

4009-667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