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_________
人体“发热”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来源: | 作者:恒达百业制作 | 发布时间: 2021-01-30 | 10577 次浏览 | 分享到: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图一


病因及常见疾病


感染性发热


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后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及创伤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


2、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等。


4、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尿量减少及皮肤散热减少,以及水肿组织隔热作用,使体温升高,某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常见于物理性因素,如中暑,化学性因素,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机械性因素,如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及颅内压升高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发烧分类与症状


    感冒在中医临床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表寒里热等型。


1、稽留热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

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图二


治疗方法

    

    从理论上说,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护理周到,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但是如果一周没有自愈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降温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温水拭浴


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退烧药物


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或栓剂。


预防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图三


护理与防范知识


    若家庭成员出现,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做好护理。


1、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保持体温正常。


2、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血管,增强人体抗寒防病的能力。


3、体育锻炼和营养均衡同样重要,所以,平时要多运动,如跑步、做操等,早晚多在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4、自身免疫力低下是反复生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采用高效、安全的手段从根本上增强免疫力,才能彻底摆脱反复生病所带来的危害,补锌可提高免疫力,多吃补锌的食物,如海产品、瓜子、核桃等。


5、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4次,必要时可重复再测,并作好记录,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应给病人降温。


6、高热时先采用物理降温法,用冷湿毛巾或冰冷湿毛巾敷于额部,同时用温水湿毛巾(或酒精加一半水)揉擦颈部,四肢自上而下擦至腋窝、腹股沟处,并反复揉擦直至皮肤发红,动作不宜过重。


7、服用退热药,若出现大汗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如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是虚脱表现,应及时电话汇报护士和主治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8、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9、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鱼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


10、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可给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


11、老年及生活能力低下的病人希望在家护理,通过防护控制疾病以及家属的温情看护,且无强制性措施和限制性行为,常能改善病人在饮食、睡眠和排泄等方面的障碍。


12、吃饭时要采用分餐制,饭后把感冒患者的碗筷及用具及时消毒。


13、家中空气寒冷、干燥、污浊都不利于感冒患者的康复,应适当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6-24℃,有暖气房间应适当湿化空气。


14、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和出汗的变化情况,若并发心肌炎,其症状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心慌、胸闷等,患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现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15、应该将患者置于阴凉、干燥且通风的病房和环境中,不应该将门窗紧闭,应该适当流通空气,并且适当给空气杀菌和除菌。


16、发热时应该给患者尽量取平卧位,这时应该解除患者身体上过紧或者过热的衣物,换一些利于汗液吸收的纯棉质衣物,以免身体会出现湿疹。


17、病人应注意多休息、多饮水和戒烟,在医生指导下服药,病情较重者应戴口罩,避免传染家人。


18、还应该经常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要注意患者的温度监测。

  

19、还要注意勤翻身、拍背,以免发生褥疮等情况。


图四


更多内容,关注我们

PDOzD4Gg_z3WH.jpg

客户服务热线:

4009-6677-62